举杯

来源:树达通讯社 日期:2022-10-09浏览次数:

(作者:李双)“桃李春风一杯酒,江湖夜雨十年灯。”,第一次读到这句诗时,还是在初中,在当时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”,“前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”之类的默写名篇中我却偏爱课本要求背诵之外的这一句,虽然当时不知道它的具体意思,但看意象,桃李、春风组合起来却是春风迎面般的美感。到后来,偶然间又读到这句诗,更是不觉得亲切,再看释义:当年曾在春风中看桃李花开,共饮美酒,然而江湖落魄,一别已是十年,现在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。尽管没有黄庭坚那般对友人的豪迈深情,空留夜下独酌,但我们的相逢离别又何曾不似古人般举杯共饮一盏,让天地颠倒世界倾旋,再把人类历史,浇灌地跌沓起伏。将琴棋书画熏染的色彩斑斓,醉了刘伶,狂了诗仙,书了一夜鸿门宴,湿了清明杏花雨,瘦了海棠李忆安。景阳山上,助武松三拳毙虎;浔阳江头,纵宋江题诗造反,浅浅一杯酒,成全多少英雄豪杰,又放倒了多少乡野猛汉。催诗情万千,壮文人斗胆,酒啊,是液体之火,既能烘起饭桌上的欢愉,又能承的起雨夜阔别的情深,既入朱门,又进乡野,愁也在你,欢也在你。

酒是诗人写诗的灵感开关。前有苏轼“把酒问青天”,后有李白“酒入豪肠,七分酿成了月光”,再有是孟浩然在田园“把酒话桑麻”,从“诗酒趁年华”到“百日放歌需纵酒”“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”。酒永远是文人墨客写诗写文必备,正如苏轼对竹之钟情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,诗人对把酒言欢的热爱也未曾稍减三分:“可无笔可无墨,不可无香酒陪”。

酒也是朋友相聚的象征符号。亲朋相聚,逢年过节,走亲访友,总要备上好酒好菜,或自酿陈年美酒,或珍藏琼浆玉液,今朝有酒今朝醉,不醉不归,而觥筹交错之间自成酒桌文化,在杯盘狼藉中却不见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之情趣,如林清玄所“喝酒是有玄学的”,喝酒是有玄学的,举杯敬酒之美对我们来说虽去日已久,但这美对我们来说却有一种历经千年的美学传承之意。

暮色渐浓,杯盏渐空。夕阳里笑语散尽,晚霞中宾客作别。曲终人散,何故兀自举杯?所忆是过往,是春繁秋露,是昨日阔别,我们在干杯言欢中相逢,又在举杯中告别,宴席终散,分别终有再相逢,另日自有举杯时。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正如三月长亭的告别,不是人生的终点;落日长帆的践行,是对来日相逢的祝愿。

“豫章先生,后生于千年之后读此诗,向您摇摇举杯,此时桃花未盛,雨夜未袭,后生便祝您与友人在不久后重逢,再遇桃李,举杯共忆当年。”

编辑:李双

责编:马炜浩

审核:党委办公室

上一条:山水雾

下一条:窗子以外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