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阳希汶:心若凌云,清风自来

来源:树达通讯社 日期:2022-11-23浏览次数:

个人简介:欧阳希汶,我院学前教育专业2019级学生,中共预备党员。2019年9月-2020年6月,任院学生会生活部干事、树达通讯社编辑部干事;2019年9月-2021年6月,任院辩论队队员;2021年9月2022年6月,任院通讯社编辑部部长;2019年9月至今,任2019级学前教育班生活委员。曾获2019-2020学年军训时期“文艺积极分子”、2020-2021学年“5.25心理文化节—阳光趣谈”一等奖、通讯社年度征文比赛二等奖、“优秀编辑”、“礼赞建党百年,记录伟大时代”摄影大赛二等奖、“读懂中国—感百年建党故事”征文比赛二等奖、2021-2022学年院“十佳学生干部”、通讯社年度征文比赛优秀奖、“共话百年奋斗,争做时代新人”征文比赛优秀奖、2023届“优秀实习生”称号、2019-2020学年院二等综合奖学金、2020-2021学年院三等综合奖学金、2021-2022学年院二等综合奖学金。

(通讯员 李双 向丹丹 黄镜菊)理想从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,欧阳希汶从来都很清楚自己奋斗的方向,不营字造句,不和梦交易,不被时间、欢乐和逆境触动信念。抬起头,前方风景已然不同。

以爱为本色,以师为己任

“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。”欧阳希汶便是这样一个教育传递者的角色,在学习与传授知识的路途上怀揣对学前教育的深度和温度不断前行。

相信很多人选择专业是一见钟情,一拍即合,而欧阳希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则是一个日久生情的过程。由一开始的“因为我性格好,我喜欢小孩子。”这份纯粹的喜欢,到从教育的角度看问题,去思考教育曾经在“我”身上留下的痕迹,“我”又能在学前教育这个领域留下怎样的痕迹。怀着这份对教育的感恩与敬畏,欧阳希汶从曾经的教师手中接过教育这片云,又将它推向另一个对知识渴望的灵魂。

印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,不仅要会钢琴、舞蹈、绘画等诸多才艺,需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去和小朋友交流相处,更要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去支撑教学工作。因此,欧阳希汶对专业的学习,是持着敬畏的态度的。“在能做好的基础上做到最好,学习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”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,更是体现在每一次付出,每一次在学习与玩乐中做出的正确选择之间。而在专业学习上留下的努力的痕迹,也让欧阳希汶在其他领域有了新的启发,让她看到以往看不到的一些东西,在之后的写作中透露出了专业熏陶下的独特色彩。

谈到专业实习经历,欧阳希汶表示,尽管有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学习,但往往现实情况永不能达到理想状态,知识的变现仍需实操。在面对幼儿园内的孩子时,孩子们好动也不一定愿意听从老师们的嘱咐,出现不少突发情况,但她仍能运用所学结合实际情况仔细处理,真心相待。真心换真心,孩子们也回馈她以真诚:孩子们放学时趴在窗前对她说再见,上学时见到她把喜悦写在脸上,热情挥着小手跟她打招呼:“小阳老师,早上好!”而另一个内向且患有自闭症的小朋友也在欧阳希汶的耐心对待下,从一开始谁也不愿接触,到只跟着“小阳老师”一起。这些纯粹的情感体验也让欧阳希汶愿意为教育事业投入更多热情。

我已亭亭,无忧亦无惧。从刚踏入教育专业的喜爱,钻研专业知识的狠劲,到继续教育工作的决心,欧阳希汶的脚步从未停止。不仅仅是因为对自己未来的追求是“不想一事无成,拒绝平庸生活”,更是因为她希望在学前教育这个领域能做出实事,提升个人的社会价值,亭亭而立。

不以得为喜,不以失为忧

有的事情仿佛冥冥之中就注定存在,只需要鼓起勇气踏出第一步。从普通部员到接过部长的职位,一切似乎都很顺利,可只有欧阳希汶自己才知道,连最开始加入到通讯社编辑部都是一次偶然的结果。她坦言,一开始都不太清楚编辑的职责是做什么,以为是要自己写稿子,知道是审别人的稿子后,立马就爱上了“拿捏”别人的快乐。她轻松玩笑的背后,是一字一句地找问题,是一篇一幕地查资料,部长对于她来说,既是荣耀也是责任。

作为部长,欧阳希汶对此也有很深的感触,忙是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征。部长的工作比起普通审稿,还多了部门间的沟通协作、与老师的交流汇报,在部里的统筹兼顾。但是在欧阳希汶一贯以学习为主的坚持下,分给部员们的工作都是不会与学习有冲突的,就连培训会都是在暑期通过线上举办的。工作要质量,学习要保障,在被学习和工作充盈的日子里,她学会了在学习和工作中找到平衡点,提升了应变能力,找到更出色的自我。

讲到工作,欧阳希汶认为在辩论队的经历,对自己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。“当你的思维越狭窄,当你处在底层的时候,你就越难遇到与你相反的观点。”一遍遍的面试,忙到四点的准备,辩论赛的前期很辛苦,但是当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,就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。渐渐地她发现自己思维的混乱,开始重新认识自己,打碎自己,组装自己,从失误中汲取经验。

忙以盈己身,闲以秉烛游。

吹灭读书灯,一身都是月。爱好广博的人不少,不过能坚持下来且为之下苦功夫的人却不多。欧阳希汶也在各方面多有涉及——“阅读、运动、玩魔方、写随笔……”而她对此也有自己长久的坚持:从小起积累起来的阅读习惯,跟随欧阳希汶一直到了大学。“十八岁之前看完一千本书”的目标,她也做到了。从心理、哲学、历史、天文、宗教、戏剧、人物传记再到专业课书目,谈起读过的每一本书欧阳希汶都如数家珍,而书籍勾勒过的每一个场景,每一句对白,随时光发酵,在心中慢慢回旋,写就了欧阳希汶生活的“无字之书。”

“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。”当谈起如何处理复杂的大学人际关系时,欧阳希汶则是清醒而通透的——“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感。”她认为:“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是一个各自不同经历个性的个体,我们各司其职,却又环环相扣。因此,对他人的宽容有时就是对自己的宽容。”那么,也就需要意识到“他人有持有自己观点的权利,我也有持有自己态度的权利”。

遇到烦恼和压力时,欧阳希汶有属于自己的放松妙招,坐一辆公交车,从起点站坐到终点站,看窗外人来人往,车水马龙,把自己放空再放空。她在这一次次的体验中感受到,奔波的人群中我们只是一个渺小的个体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压力,有时候我们的一些压力算不上什么。当我们平定自己的心情,把自己的情感外泄,再继续前行,才发现这一路都是一场有意义的修行,烦恼也好,压力也罢,都是成长的必经站台。

“希望大家心怀浪漫的诗意,拥抱琐碎的日常。”当提到送给学弟学妹们的话,欧阳希汶写下这句话。这不仅是留给学弟学妹的寄语,更是对自己大学生活点点滴滴的总结,而欧阳希汶的生活也正是这样一个诗意与琐碎交织的共同体。

“生命是一树花开,或宁静或热烈,或寂寞或璀璨。”在花未曾开放的日子,欧阳希汶选择的是在这普通生活、普通环境里,以不普通的坚持和态度修行一颗凌云的心,静默成长。如此,才好爬上自己的高山,能追逐风的洒脱与不羁。

编辑:唐爱珍

责编:唐嘉林

审核:党委办公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