赶时间的人

来源:树达通讯社 日期:2021-04-01浏览次数:

(作者:魏晓琪)去年有段时间特别忙,面对好友那段时间经常发出的邀约,我总是说“忙,下次吧”。每次聊天都是匆匆忙忙,甚至来不及考虑好友话中的意思便已结束聊天,然后迅速进行下一项“任务”。后面得空闲下来,打开好友的聊天页面,发现上一条信息已经是上个月。

突然发现,我们的生活一直在赶时间,急急忙忙上课,急急忙忙吃饭,连休息都是急急忙忙。是急性子还是真的如此地忙碌?成年之后,生活像被按了快进键,我按部就班地去做我该做的事情,看似忙碌,实际却经常感觉到慌张,表面上我好像很充实,但实际上突然停下的时候,我却想不明白我在忙些什么。

像我一样的还有很多人,我们一直都在赶着时间,但从来没有赶上过时间。一直都是追在时间的屁股后面跑,被带得气喘吁吁却还要拼命地追,生怕被落下一样。看似处处在加速,但总是会喊着没时间。和朋友交流是这样,学习工作也是这样,实际上,忙碌也许只是一种习惯罢了。但这只是快节奏社会的一种现象,这种“快”,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压抑,是焦虑。这使我突意识到,我是一个被时间赶着走,被快节奏推着走的人。

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赶不上节奏,就是陷入迷茫。赶上节奏,生活好像就变成了零零散散的碎片。碎片化接收越来越普遍。我们渴望去得到更多的信息,却又不舍得花更多的时间,想要“速”也想要“达”。经常用短而不连续的时间片段去获取我们想要的文化知识,忽略的便是思考,没有思考来作为知识的沉淀,得到的信息便是浅显的。

不完整的接收得到的也是不完整的效果,《论语》中有云:欲速则不达,很多事情越是赶时间,越是感到耽误事儿做不好。因为时间太过客观,而事件却太过繁琐。主动地规划时间和被动地消耗时间,对于个人而言,做同一件事情,产生的效果却是截然不同。快节奏加快了我们接收信息的速度,却也带来了更多的思维惰性,我们习惯给获取信息当作一种任务,只想着快速完成。看一篇文章,看完开头就想奔结尾,其实这只会加深焦虑。学会在快和效率中保持一种平衡,便能更好地去适应生活。

缓而图之,则为大利;急而成之,则为大害。有所图,不如慢下来,走得太急太快,还会记得当初为何出发吗?慢下来思考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,用一小时去读一本书,你会发现比五分钟读完一本更有收获。长期对历史深入了解,你会发现知识沉淀并不是短短十分钟所能够拥有的。文火煲汤,才会有浓郁的芳香。

一味地去赶时间,被时间支配,焦虑了内心,最后反而背道而驰。偶尔地慢下来,不是懈怠,不是低效率,而是主动地去适应和规划时间,是为了更高的效率留出间隔而做出适应,这样才能更好地去保持积极的生活状态,缓解忙碌带来的焦虑。

编辑:魏晓琪

责编:欧阳希汶

审核:党委办公室

上一条:历史的选择

下一条:野芳虽晚不须嗟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