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作者 殷思源)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。我观这土地,爱上许多失落的神迹,爱上无限绵延的文化,爱上巍峨的山河,爱上浩然当空的烈日,爱上千秋不变的皎月。
这些事物庞大而壮美,令人心动只需要刹那。而心动与心安不同。苏轼词中道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,令我心安之处,是我的家乡——江城武汉。
江汉交汇、龟蛇对峙、湖泊罗布、长桥卧波,武汉的自然风光别具一格。从商代至今,它经历过繁荣昌盛、商家云集,也经历过兵戈之乱、生灵涂炭,但它的历史文明绵延不绝。
而这些形容似乎对一个外人来说太过空泛,我想表达的,是生活在这方土地的实感。八月长安在书中写“我没有多少清晰的记忆,恰好每一段都有你。光阴如琥珀凝结在一起,分不清前后顺序。”我的许多生活片段以江城展开,蔓延,装点了我的梦境。
江城是我童年的载体。最难忘儿时和父母一起闲游户部巷,那时摆摊卖豆皮的叔叔十分朴实,又打趣着不爱讲话的我。无论身在何处,听到熟悉的武汉话,总想着就算是不认识的叔叔也能攀谈两句。又想起从前爸爸骑摩托载着我和妈妈在杨泗港大桥上穿行,风是多么温和地吹散了暑热,又是多么温柔地将我留在夏夜之中。亦或是在东湖绿道,一家人架起底部已经被烧得黢黑的白锅,煮着不算好吃但可以借此聊一下午的火锅。儿时的玩伴毫不怕烫,伸着手就往锅里抓,常常龇牙咧嘴地剥开食物的皮,一股脑地匆匆下咽……
江城是我叛逆时期的软肋。初高中时偶尔受不了父母的责骂,害怕成绩的下滑,总会一个人到江边走走。江边的风总是格外柔和,混着一些爱过暴雨夕阳和晨曦星夜的热气腾腾,总会消解我的疲惫。偶尔惦念家楼底下一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,惦念前进五路的炸鸡,惦念万松园的生煎,惦念和朋友约了八点要起来去“过早”的聊天。出了江城便没有这样的“绝味”,那些治愈人心的味道带着我赤手空拳闯进陌生的岁季,饱饱的肚子才有满满的干劲。
江城是我成长后的羁绊。填报志愿时千次万次说想去新的城市看看,但又发现江城是我的底气。疫情时期,是它众志成城,上下同心。白衣逆行者,用生命守护生命,坚守筑守防控大坝。它走在全国抗疫的最前线,我始终为它无限骄傲。每次在生活中遇到新的困难,我总会想起江城贴在大街小巷的标语“敢为人先,追求卓越”,江城给盘古开天地的无畏和孤勇。明明要面对的生活问题多到不胜枚举,仍要拖着自己,于混沌之中求解,问询关于前路的答案。
江城,你像读一本还没看几页就如痴如醉的新书,像读一本明明反复阅读过仍能嚼出新意的小说,像深夜入眠前不读几行就不能安心的散文,像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书桌,昨夜实在难忍困意,昏昏睡去还未顾得上合拢的诗集。
此心安处是吾乡,你就是我的心安处,江城。
编辑:殷思源
责编:贺琳
审核:党委办公室